印度拿减排要挟西方,直接狮子大开口,要求西方先给1万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印度总理莫迪终于放弃了坚持已久的“坚持不禁煤,拒绝设定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己见,承诺印度或将在2070年前实现零排放,并为此提出了五重计划,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似乎有了可见的进展。

然而,还没等各个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庆祝,莫迪随后提出的一个要求就给它们泼了一盆冷水。莫迪声称,要求印度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零排放,发达国家必须为印度提供1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此条件一出,西方发达国家瞬间炸了锅。

要知道,尽管在此前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在会上承诺了截止到2020年,会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帮助这些依靠高污染、碳排放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
但现实却是,这些嘴上应承得好好的发达国家,虽然提供了一部分资金,但完全没有达到当时承诺得那么多。更何况印度现在一开口就是当时给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的10倍,“精明”如它们是不断然不会同意印度的这种要求的。

事实上,这些发达国家频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要求发展中国家尽快减排,实现净零排放,也不是全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而是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
这些“伪善”的西方国家深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财富的积累,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而减排势必会限制社会经济发展。而这些工业化发展很早的发达国家如果以环境问题入手,就可以轻松地阻止其他国家通过这道坎,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就拿印度为例,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的碳排放量都非常大,是全球第三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和石油,国内更是有超过七成的电网能源供应都来自煤炭,碳排放正处在急剧上升的轨道上。一旦如发达国家要求的那般尽快实现了净零排放,它很快就会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就不用提什么发展自己的工业化了。
所以,尽管莫迪的这番“狮子大开口”让发达国家震怒不已,但不得不说这也给了莫迪更多与其谈判的机会,毕竟与1万亿相比,其他谈判结果一定比这个数额要小得多,更重要的是,莫迪还为国内工业化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其太“急功近利”地发展工业化,印度国内的碳排放量实在过大,加之秋季的秸秆燃烧和刚刚过去的排灯节上的烟花爆竹燃放,印度首都新德里正被严重雾霾笼罩,有研究显示,印度民众因空气污染平均寿命减少了近9年。
所以,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时期的发展中国家,除了要谋取合理的碳排放空间外,还要格外注意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要知道,人类有且只有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