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贺子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她提出3个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无论是事业、亲情还是爱情的结局,都是由每个人的一次次选择而促成的。无论当时的选择是冲动的还是理智的,都只有在若干年以后才会对一切有真正清醒的认识,这时的自己或失落或庆幸,但事实早已无法改变。
时间不会等到一个人醒悟之后才开始运转,情感之火也不会因为某一方的熊熊燃烧而死灰复燃,只有回忆和思念可以伴随一个人到生命的终点。

长达半生的离家出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回来的贺子珍就想去北京见见毛主席。在此之前,由于当年的误会,贺子珍以养病为由毅然决然地前往苏联,结束了与毛主席长达十年的婚姻。
1949年,贺子珍把李敏和毛岸青送到北京陪伴毛主席,毛主席看到他的孩子们非常高兴。李敏和父亲在一起虽然很开心,但她还是情不自禁地牵挂母亲,所以她问毛主席:母亲什么时候可以来北京?毛主席起初很震惊,然后考虑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于是,贺子珍与女儿李敏乘火车返回中国,起初,她在哈尔滨市总工会工作,1949年初,贺子珍来到了沈阳,自1937年分离以来,贺子珍已经12年没有见到毛主席了,得知毛主席愿意见她,她喜出望外。
1949年6月,贺子珍登上了南行的列车,不料,当火车停在山海关站时,两位同志突然出现,其中一人说:“您暂时不能进入北平,只能继续向南,这是组织决定的。”
在当时的火车上,贺子珍遥望着北京的方向,觉得她还是有希望能见到毛主席的,但是,贺子珍没有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年。

久别重逢
1959年庐山会议上,贺子珍终于有机会与毛主席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见面,但对于她来说却是如此的难得。会前,毛主席提前来到了庐山,当他听说贺子珍在江西时,表示想见见她。
分别了22年后,贺子珍终于见到了毛主席,但整个会面过程只有一个小时,贺子珍讲了讲她在苏联的生活,毛主席非常仔细地听着,突然,毛主席对她问道:“你当初为什么要走?我一再地挽留你,你就是不回头。”
毛主席说这些话时情绪很低落,而贺子珍更是忍不住又哭了起来,她哽咽着说:“都是我的错,我当时太无知了。”

当初,在他们分别时,毛主席表示想第二天再谈谈,但贺子珍第二天就出发了,也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这次见面虽然实现了贺子珍多年以来的愿望,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在回去之后更加低落了,幸好李敏经常来照顾她,贺子珍才慢慢的恢复了过来。
1966年,贺子珍看到很多人去北京的请求都被批准了,所以她也向组织提出了申请,但这一次仍然没有通过。

了却几十年的心愿
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关心母亲身体的李敏在北京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后匆匆赶了回来,她伤心地发现,母亲短短的一段时间就苍老了许多,曾经的“井冈山一枝花”完全没有了半点当年的英姿。
1979年6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会议。会上,头几天到贺子珍家访过的老战友提出了建议,希望批准她成为政协委员,提案最终通过了,贺子珍正式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这迟来的荣幸让贺子珍心情大好,身体也逐渐好转,在医院病房里,贺子珍激动地对医生和护士们说:“感谢你们帮助我治疗,我必须好好工作,为国家四化做贡献。”

与此同时,贺子珍向中央提出了三个请求,提出请求后,贺子珍禁不住悲从中来,因为这几十年来,每次请求都会被组织拒绝。但这一次,中央很快给予了答复:“同意。”
得知这个消息后,贺子珍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么她提出了哪三个请求呢?第一,想去北京。第二,想看看毛主席。第三,去一次天安门广场。”
考虑到贺子珍当时的身体状况,她一下飞机就被送往301医院住院,9月8日,毛主席逝世三周年的前一天,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的陪同下,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当她离开医院时,护士为她准备了一块崭新的手帕,但当贺子珍看到手帕的颜色是粉红色的,坚持要换一块白色的手帕,因为她觉得白色才是庄重的。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被女儿和女婿推进了毛主席纪念馆,她们向毛主席纪念像敬献花圈,三人还与毛主席纪念像合影留念。
当年,在毛主席弥留之际,毛主席费力地向李敏做了一个手势,他把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当时的李敏并不了解父亲手势的涵义,后来她才知道父亲的意思,因为贺子珍的小名是“桂圆”。

贺子珍被女儿女婿缓缓地推到了水晶棺材前,再一次看到了毛主席,虽然知道自己不能哭,但贺子珍一看到水晶棺材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
她的脸上满是泪水,但她没有眨眼也没有擦拭眼泪,而是聚精会神地看着毛主席,因为这一幕她等了几十年。

小结:
毛主席对于贺子珍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退,正如毛主席对自己的评价一样,他是一个重情的人,毛主席平时用坏的笔舍不得丢掉,穿旧的衣服舍不得扔掉,更何况是陪伴过他的亲人。
但即便是伟人,也有很多属于他的无奈。所以,可能他们命中注定不能厮守到老,这段感情只能以遗憾收场。
心中有太阳uZ:同生死,共患难的夫妻。
骑着自行车梦想红旗的人: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