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曾任北大副校长
极目新闻记者 胡秀文
据东南网11月20消息,日前,福建省委决定,张彦同志任省委宣传部部长。10月31日,原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彦出任福建省委常委。
张彦长期在高校工作,有教授职称,曾任北大副校长。

在北大工作22年,曾任副校长
公开资料显示,张彦,1969年11月出生,黑龙江肇州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
1988年考入北大哲学系后,张彦就一直待在北大,工作22年,直到2014年调任厦大。
在北大工作的时间里,他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1年5月,张彦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北京大学副校长。
2014年11月,张彦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据厦门网报道,张彦说:“来厦大后,先做学生,向先辈学习,向历史学习,在工作、生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
今年10月底,张彦出任福建省委委员、常委。
提出“精致化”概念 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履历上看,张彦在北大相当长的时间里从事学生工作。2009年,他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致化”概念,其最核心的本质是精心培养高素质的人。
张彦认为,相对于“粗放化”,实践“精致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尊重教育的科学规律,适应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强调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的精心、精细、精巧。
那么,“精致化”要如何开展?张彦曾举例说,一部分学生对学生工作的不满主要有两点,一是“有问题找不到人”,这反映了学校的工作投入不足;二是“找着人解决不了问题”,这说明学校在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存在问题。
张彦说,我们可以重点就此问题展开探索,按照“精致化”的要求细分不同类型、不同学业阶段学生面临的不同层次的实际问题,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由此积累一些经验。
“精致化”概念在北大实施两年后,2011年,张彦接受《北大青年研究》学生记者采访。记者向张彦提问:“这项工作还有什么要改进?”
张彦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他说,贯彻“精致化”要求的时间还不长,远未到“改进”的时候。他还提出,把“精致化”当作唯一的要求,就“精致化”谈“精致化”、为“精致化”而“精致化”的机械工作倾向是必须防范的——育人过程有其自身的综合性与阶段性特征,作为某一方面具体要求的“精致化”是众多工作维度中的一个维度。
(资料来源:东南网、厦门网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13929518998ABC:[赞同][赞同][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