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一致通过:冬奥会期间,全球开和平之窗,执行奥林匹克休战
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正式开幕,算起来还有整整两个月,目前赛道和场馆均已开始试运营,中方已经准备好了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为全球呈现一届简约、安全、高质量的冬奥会。围绕冬奥会的举行,最近国际社会也是各种信息不断,有表示要“外交抵制”的,有“强烈反对抵制”的,有担心最新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影响冬奥会的,对此,中方都一一做出了回应。最近,中方更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奥林匹克休战”议案,冬奥会前7天至冬残会后7天,给世界52天和平,获得联合国会员国一致通过。

据《参考消息》12月2日报道,第76届联合国大会当日一致通过由中国和国际奥委会起草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敦促各国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7日,至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后7日,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通过,体现了联合国会员国对北京冬奥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
按照赛事日程安排,本届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举行;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3月13日举行,会期一共是27天,中间相隔11天,再加上前7天和后7天休战这14天。三项加起来,也就是说,在联合国获得一致通过的“中国提案”,如果得到严格执行的话,那么全球在冬奥会期间,将会获得52天“完全和平安宁”的日子。这52天,硝烟将远离人类共同的家园;这52天,地球村将因冬奥会而变得格外安全和精彩。

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项目,奥运会都是人类综合体育的最高竞技场,它倡导的就是希望杜绝战争,让我们“把竞争放到体育赛场上”。但是,因为各种利益争夺,战争和冲突恰恰是人类绕不过的一道坎,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也有过“奥运会因为战争而取消”的糟糕时刻,而且还不止一次。
因为一战爆发的原因,原定191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奥运会,最后只能取消;而因为二战爆发的原因,原定1940年在东京和1944年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同样也无法举办,只能最后取消。幸运的是,伦敦和东京在战后仍然获得了举办的机会 ,分别于1948年和1964年承办了奥运会。而且,两个城市还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再次获得了承办机会。

而与奥运会影响力相当的全球最大单项赛事——世界杯足球赛,也因二战的原因,停了1942年和战后的1946年两届。而在一战期间,欧洲主战场交锋的英德两国,双方死伤惨重,连教皇呼吁停战都不理睬,但在1914年圣诞节,双方士兵却爬出战壕,非常默契地私下宣布停战,还举行了一场足球赛,第二天恢复交战状态。
到如今,“奥林匹克休战”基本上成了国际社会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从1993年联大首次通过相关决议草案后,此后各夏奥会和冬奥会举办国,都会提出相关决议。

但是,奥运会历史上,近年来也出现过一次与“奥林匹克休战”不太和谐的事件,那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格鲁吉亚挑起战争,向单方向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发动进攻,之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命令俄维和部队介入,瞬间逆转了战场局势。当时,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和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兴致勃勃地观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来说,一方面有西方政客叫嚷“外交抵制”的干扰;另一方面还面临“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威胁,压力已经不小了,这个时候若能全球休战,让和平之风吹遍冬奥赛场,必将显现出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实现和平的坚定决心,赋予冬奥会更为深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