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懒人杨锁到底有多懒?脚不落地吃饭要喂,23岁懒死家中
2009年12月,河南信阳罗山县朱堂乡的一户人家,一个名叫杨锁的人死在了自己的家中,尸体臭气熏天。
刚发现杨锁死去的时候,堂哥杨德玉也是满脸骇然和疑虑。
死者杨锁,年龄仅有23岁,头发长如女人,浑身邋遢肮脏,蓬头垢面。
他没有身患癌症重病,为何离奇死去呢?大家纷纷猜测。
正当围聚的人群越来越多的时候,堂哥杨德玉的却说出一番话,震惊了记者,也震惊了所有人,他说:“我堂弟是活活懒死的!”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一个年龄正当盛年的小伙子,懒死了?
是懒死了?还是饿死了?
杨锁的一生,将带给大家一个大大的启发,我们一起往下看。
1986年,河南信阳市罗山县朱堂乡的一户人家,在医院欢天喜地乱跳,丈夫守在妻子床边,替妻子抹了抹汗,安慰道:“老婆,你辛苦了。”
妻子却眼神感激,内心甜美,说道:“我要见儿子。”
护士将儿子抱过来给杨母,杨母看到白白胖胖的儿子,嘴角露出一抹幸福的笑容。
因为杨锁是第一个出生的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还是他们两夫妻老来得子,所以夫妻俩对儿子疼爱至极,把杨锁当成是上天赐予的福祉,当成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是用来养老的依靠。
杨父杨母实在是极其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知识,世界观有限,所以把杨锁当成了掌心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
杨父就跟杨母说:“以后,我就把儿子留在身边养育,一定看好他,不让他被外面风吹雨打,好好保护他。”
杨母宠溺道:“我会把他留在身边,一辈子不让他离开我。”
杨父开怀大笑,老来得子的他太看重这个儿子了,却不懂得何为对孩子好,于是说道:“那就取名杨锁吧,我们把他锁住,一家人一辈子在一起。”
杨母认同道:“好啊。”
所以,尽管生活在农村,但是平时杨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脚不沾地,就连喂饭都要父母喂,活脱脱一个富二代独生子的样子。
据杨母的亲戚说,杨锁到了五六岁仍然在吃奶,由此可见杨父杨母对他的偏爱不一般。
杨母自从将儿子生产出来以后,就一直逗小孩子玩,一直待在孩子身边,看着他成长。即使到了杨锁该学习走路说话的时候,杨母仍然对他溺爱不已,看到小孩子走了几步路就摔倒了,心疼不已,赶紧停止,心里想着,过段时间再让他学走路吧,别摔坏了身体。所以杨母一直把他抱在怀里,天天给小孩子唱歌听,让他多睡觉,这样比较幸福。
事实上,科学家认为,小孩子越早学习对他成长就越有利,大脑是应该从一岁开始训练的,而杨母却到了三四岁还让杨锁在襁褓里多睡觉。这就是不科学的养育方法了。
亲戚问她:“你怎么老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要么就让他睡在襁褓之中呢,你不会教育他如何学习的吗?”
杨母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不想让他辛苦呢。”
事实上,小孩子学习根本就意识不到痛苦,因为那个时候思想一片模糊。
亲戚说道:“你总该让他学习走路吧,否则以后走路都不会走了。”
杨母回答:“你开玩笑,有谁不会走路的,长大了,自然能够轻易学会的。”
大家还是跟她说:“你别溺爱他过了头了,他现在是长身体该学习的阶段,你不能这样整天把他抱在怀里喂饭吧?”
“不关你的事。”杨母这样回应。
而对于杨母一味宠爱儿子的愚蠢做法,杨父也是置之不顾,因为他们夫妻恩爱,妻子的观点就是自己的观点。
然而让杨父杨母不知道的是,杨锁的确是学习迟了,越是不及早学习,就越落后,以后会落一大步。
从一两岁开始就疏于教育,一直到四五岁还不知道紧张,就这样直到六七岁,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杨锁甚至都不会走路,依旧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每次都是赤脚坐在地上,然后让杨母喂饭,杨父在一旁慈祥地笑。
别人家小孩子走路的时候,他在襁褓之中,别人家的小孩跑路了,他坐在床上等饭吃,别人家的小孩学自行车了,杨锁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
杨锁看着别人跑的时候,他在地上爬,他很羡慕别人家的小孩健步如飞,他就询问:“妈妈,为什么我不可以那样玩?”
杨母嗔怪道:“咱不要到外面那个社会去,社会太危险,锁儿不要摔疼了,你要摔疼了,妈心里会更疼的,我们要一辈子在一起,有父母照顾你,你不用怕的。”
到了七岁的时候,杨锁的个子几乎跟杨母一样高了,可是仍然不会走路,杨母常年劳作,浑身病痛,已经抱不起杨锁了,没那么大力气。
这个时候亲戚邻居来杨锁家中,看到他被杨母宠成宝贝,一直躺在床上玩玩具看电视,脚不沾地的样子,让亲戚邻居很不解。
邻居不便多嘴,亲戚问道:“你怎么把你儿子宠成那样了?他这样不会有出息的。”
“要那么出息有什么用,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你不让他结婚了吗?”亲戚问。
“当然要啊,这有关系吗?”杨母回道。
邻居好意劝道:“姐姐,你这样不是对他好,等他长大了,没学到本事,你就不怕他埋怨你毁了他一生啊?”
大家都这样跟杨母讲,杨母即使再傻也能理解了,所以有一次,她把杨锁放下来地来,让杨锁学走路,可是杨锁走了几步,没站稳,摔倒在地上,鼻子流鼻血了,杨母顿时心疼了,发誓再也不会让儿子下地走路了。
就这样,杨锁的腿又拖了一年。
要上学了,杨锁的亲戚朋友劝她让儿子去上学,杨母觉得读书是好事,只要不被同学欺负就好了。
可是杨锁不会走路却是一个大问题,经过夫妻俩的思虑,终于二人一起扶着杨锁,教他学走路。
杨锁并不是智障,父母知道,亲戚朋友看他讲话也清楚,杨锁并不是脚部残疾,也不是智力有问题。
杨母的身体逐步下降,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可能照顾杨锁一辈子的,杨锁八岁,她天天抱着杨锁在怀里感觉很吃力,虽然一直觉得很幸福,但是体力却吃不消,因为杨锁身体很重,身高也是正常男人的身高。
杨父却是宠妻狂魔,他并没有反对杨母宠爱儿子,因为一家三口在一起,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真的很幸福。
杨父突发奇想,竟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他找来了两个大箩筐,吧儿子放在框子里面,每次出门竟然用扁担挑着两个框子走,杨锁还觉得很有趣呢,一直在框子里打量外面的世界,走街串巷,对着好奇的行人傻笑。
就这样,杨锁成了一道美妙的景象,每次出门,就惹人发笑。
亲戚和几个要好的邻居都替杨父杨母担忧起来,偶尔会劝几句,可是杨父杨母根本就听不进去,于是大家只好作罢,因为大家自己的事都操心不过来,何况是别人的事。
杨父杨母经过别人无数的劝谏,已经开始反思起来,开始锻炼儿子走路。
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儿子虽然走路不太利索,但是起码不会跌倒,所以杨父杨母开始商量儿子去学校读书的事情了。
杨父杨母为儿子在学校报了一个名,然后再三嘱咐老师对自家孩子多多宽容,叫别的同学对自家孩子多多承让。
其实,杨锁天生的智力并没有比别的孩子低,但是由于杨父杨母过度溺爱,疏于管教,已经使得儿子的智力有些退步于其他同学了。
他不仅仅是学校里的体育运动和团体活动参加不了,甚至家里做饭做菜都不会做,这就大事不妙了,简直可以说一无是处。
其实,这个时候杨父杨母如果还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必然的,即使不死,那么也是无法生存的。
可是杨父杨母就是意识不到,其实杨家的家庭并不富裕,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却把杨锁这个独生子宠成了如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一样。
他的父母为了儿子能够健康成长,能够幸福快乐不受伤害,真是用尽了人间的溺爱。衣食住行给他最好的,自己享受不到先让他享受了。
所以杨锁从小过惯了大少爷的生活,如果在外面生活条件很差,他就会变得极度依赖和挑剔。
没吃到肉的时候,杨锁本身并不挑剔,可是吃到红烧肉以后,他天天只记着吃红烧肉,吃不到就发脾气耍性子,杨父杨母即使身上没多少钱也要满足他。
不仅红烧肉,偶尔上街看到美味流油的,闻到香喷喷的食物,杨锁用撒娇着要买,记得一次杨锁要炸鸡腿,杨母没带钱不给他买,结果他在地上打滚,惹得街上人人观看,让杨母尴尬丢脸不已。所以,是杨父杨母把他的嘴巴养馋了。
这种不赚钱却整天只知道吃的,迟早坐吃山空,吃穷祖宗。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能够吃点肉的,算不错的家庭了,能够天天吃到肉的,那都不是小康家庭,而算得上富裕了。杨锁家庭一般,可是杨父杨母却对他溺爱成了这样。
据堂哥所说,杨锁最爱吃的是鸡腿,三天之内必须要吃到鸡腿,吃不到的话父母就要被他发脾气了。
而且,杨锁对家中饲养的那些鸡炖的鸡腿竟然不满意,要的是街上那些油炸烹饪,加了香油的鸡腿。
一次,杨锁在伯伯家吃饭的时候,桌上几乎是满汉全席,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是算得上了,可是杨锁见桌上没有自己想要的那种鸡腿,已经两天不吃了,他对餐桌上的饭菜一律不吃,当场在餐桌上发脾气,说道:“爸,我要鸡腿,我要鸡腿。”
杨父觉得尴尬,就哄道:“好好好,你先把这碗鸡肉吃了,爸爸稍候去给你买。”
亲戚们都叹气摇头,事后,伯父对杨锁的父亲说道:“弟呀,你不能这样管教你儿子呀,他这样依赖你们,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整天就想着这些,你可不能任由他这样啊。”
杨父似乎意识到了一些不妥了,因为本身很热闹的一次亲戚聚餐,却让儿子给搅糊了。
不过他也只是头脑当中的一种闪念而已。
杨父还是骑着自行车去了几公里以外的街上给他买鸡腿,据说那个时候关门了,他加了一倍的价钱硬是让卖家炸了一只鸡腿带回家。
有几次,亲戚来杨锁家里,发现杨父竟然给那么大的儿子喂饭吃,于是亲戚问:“他不会吃饭吗?要你喂。”
杨父笑笑:“会,但是我们喜欢喂儿子吃饭。”
亲戚汗颜不已。
大家心里想,杨锁作为杨父杨母的唯一的亲生儿子,又是老来得子,的确是应该被宠成心肝宝贝,可是也不至于这样吧?
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下去,杨锁怕是真的要完了。
可是亲戚邻居劝不动啊,人家都不担心自家孩子,何况别人呢,别人为何多管闲事替他操心呢?
杨父杨母似乎意识不到这个一样,依旧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自家孩子就是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
杨锁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从下就喜欢玩,活泼好动,有时候跟兄弟姐妹生下的儿女玩游戏,然后他经常都是赢家,比如打牌抓蜗牛等等,他总是赢过别人,父母以为儿子聪明伶俐,学东西很快。将来一定是个可造之材,即使比别的孩子晚读书也没什么,自家孩子是天才呢,一学就会。
由于杨锁一直生活在父母对自己的赞美之下,所以一直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真的聪明过人,而实际上。单凭一两件小事是无法衡量一个人的智力的。
杨锁一开始跟亲戚的兄弟姐妹一起玩,比如堂哥堂弟和表哥表弟,可是后面大家远离他了,因为他过于骄傲和蛮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一样。
然而,杨锁的臭毛病还远远不止于此,因为他一直就比较少跟除了自己亲戚家的孩子以外的孩子玩,所以缺乏认知,也不懂得谦让与分享。
一次,家里买了三个猪油馍,是父母疼爱杨锁给他买的,结果杨锁独自吃了,没有给旁边两个兄弟吃,两个兄弟私底下见面,对他意见很大。
杨锁的父母对他溺爱有加,似乎根本不把别人家的孩子放在眼里,事实上是因为他们太宠爱儿子了,所以忽略了别人,杨父杨母甚至掰着面饼喂儿子吃呢。
结果杨锁吃过更好吃的东西,所以看面饼不上,吃过了以后,剩下的扔在了地上,还要踩上两脚,而另外两个孩子都吃不上,心里非常憋屈。从此,就远离他了。
后面,杨锁凑过去,他们说:“我们不跟你玩。”
杨锁也不稀罕,他一向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才是受了委屈的那个人。他说:“你们不愿意跟我玩,我还不稀罕呢。”
不过,杨锁日复一日的在兄弟姐妹们周围,他被冷漠了,逐渐孤独了。然而,他不思悔过,不懂进取。
这也注定了他日后的悲剧生活。
其实早在八岁的时候,杨锁就被送去学校读书了,他的年龄是比周围的同学大了一两岁的,这是因为他比较晚走路,依赖父母的缘故,也是父母过于溺爱他的原因。
他被送去村子里的一所小学读书,一年级有两个班,每个班四十个人左右。
同学之间吵架闹矛盾是常有的事,但是因为杨锁的晚熟,所以他吃了很多亏。
我们有句话叫:“在家里不吃苦,在社会上将会吃更多的苦。”
父母是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不知道,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家户户都希望能培养出大学生,将来前途似锦光宗耀祖。
何况,平时玩耍的时候,杨父杨母觉得自家孩子应该比别的孩子更加聪明才是,不可能读书会比别人差的,所以从来不在这方面担忧过。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杨锁进入学校后,连班上的卫生都打扫不干净,也不教作业,更不参加团体活动,甚至勇闯女生厕所,被起了个“傻子”的称号。
这个傻子经常被别人怂恿作出一些让人笑掉大牙的事情,或者甚至被怂恿去捣蛋闹事,别人是主谋,然而每次受罪背锅的都是杨锁。
一次,同学间开玩笑而已,杨锁却告知父母,对方打他,结果杨父杨母跟对方吵架,搞得人所共知。后面搞清楚事情才知道,大家同学之间真的是在开玩笑而已。
他在班级里学习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却说同学不标准,他不做作业,告诉大家,他聪明过人,说自己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再复习也能考个前五名。
然而实际上他并未做到,只能落个中间以后的名次,每年期末考试父母都会看评估手册,问儿子怎么考的这么差,儿子说升初中的时候自然能够搞上去的。
老师每次说他不守规矩,不听老师的话,叫他好好做作业,可是他却始终没有做,他还是比较喜欢玩。
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不是去学校开的,而是老师们亲自去学生家中,所以班主任主要跟杨父杨母诉说了杨锁的事情,告诉杨父杨母应当好好管教自家孩子,叫他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不要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可是出乎班主任意料之外的是,问题不是出在杨锁上,而是出在他的父母身上。因为杨母说道:“我家孩子聪明,天才儿童。不用写作业也是一样的,写作业多伤脑筋,我家孩子从小就不能吃苦的,我不想他太劳心劳力。”
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面面相觑,感到不可思议,这样的父母真的很没见识,语文老师原本想要罢休的,可是班主任第二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还是说了一句:“您的教育方式不应该是放任孩子不管不顾的,其实让孩子吃些苦锻炼一下自己是一件好事呢。”
然而杨父杨母仍然是无动于衷。
班主任从此不再管杨锁了,因为他父母都不管,所以杨锁不做作业,班主任是听之任之,甚至杨锁不打扫卫生,班主任也是跟别的同学讲:“包容一下杨锁,你们打扫就好了。”
杨锁从此为所欲为,经常调戏班上女生,班上女生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很无奈,将杨锁弄去了另外一个班级,杨锁在另外一个班级学的也不如意。自己不做作业,也怂恿别的同学这样做。
男同学都不愿意做作业,看到杨锁有特权,纷纷效仿,说班主任不公平。
班主任找杨父杨母商量无果,只好跟校长商量。
校长了解情况后,迫于义务教育和外界说法,纠结之下,最终让班主任把杨锁放在班级最后面,一个人一张桌子,让他自己一个人玩,隔得同学远远的,同学们知道了他的事情后,纷纷看他不起。
同学将杨锁的泼皮无赖互相传播,甚至告诉自家父母,孩子们的父母开同学会的时候,都反应了杨锁的问题。
班主任最后一次去找杨锁的父母,让杨父杨母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否则就开除了。
一直做思想工作,终于将杨父杨母说服了。
杨锁在班级里做的作业是有时候做,有时候不做,卫生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去搞,但是很不情愿,也搞不干净。
杨锁在班级里很奇怪,没人敢惹他,因为一惹他,杨锁父母就会上门跟别人父母吵架,甚至跟班主任斗嘴理论。班主任是不敢再指责杨锁了,哪怕杨锁不搞卫生,也是任由他了,他们怕跟杨锁父母闹意见。
杨锁每天背着书包,里面全是父母给他买的零食和玩具,他一个人独自玩。
小学就这样很快结束了,杨锁在学校里的不堪大家有目共睹,父母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而且杨锁也跟父母讲过,学校里的生活很无聊,有时候同学会故意孤立他嘲笑他。
对于别的同学来说或许小学很美好,可是对于杨锁而言,小学很没趣味,虽然认识了几个字,可是却没有什么用,不能买肉吃不能买饮料喝,初中父母就没让他再上了,因为怕孩子在学校里吃苦受罪。
杨锁上完小学以后,就一直待在家里,成了村中少有的不出社会的懒人。
在家里,杨锁依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很懒惰,不做家务事,甚至不做饭菜,父母继续把他当成心肝宝贝,觉得自家孩子就应该留在身边,别出社会受罪,社会多险恶。
杨锁受不了半点指责,甚至经常跟父母吵架,对父母颐指气使,无奈杨锁是家中独子,是传宗接代的种,家里人不得不把他当成祖宗供奉。
杨锁一旦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就会大喊大叫,对父母撒娇求父母满足他的愿望,满足不了就大声哭喊。
然而,父母也会老去,父母百年之后,杨锁该怎么办呢?
父母是不可能永远照顾儿子的,只能在能劳作的时候好好对待他,可是终有一天会离开他。
也许杨父杨母觉得那一天的到来相当遥远,所以仍然是一味地宠爱儿子。别人不把儿子当朋友,自己把儿子当宝贝。
也许杨父杨母从来没有想到,如果自己早早就死了,儿子无法独立生活该怎么办。也许他们想过,只是无法改变儿子罢了。
溺爱是会出问题的,必须严加管教,就因为父母的溺爱,杨锁变得性格乖张,天天自以为是,在农村当无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杨德龙”,寓意他是人中之龙。
杨锁是自以为是的,是很高傲的,而他的自作聪明都是父母平日里对他的娇纵和夸赞造成的。
然而,谁能想到,生活突然就改变了方向,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奇怪,灾难会突如其来,使人防不胜防,没有防备则死翘翘了。
1999年,杨锁13岁,父亲一整天都感到腹部疼痛难忍,吃了止痛药好了,隔了几天又痛,又吃止痛药,就这样反反复复,有一次终于受不了了,不得已去见了医生,结果医生告诉他:“你是肝癌晚期了。”
杨父听到这个消息愣住了,杨母更是感觉天塌下来了,一直在旁边哭泣,埋怨天不公平,别人可以活到七老八十,为何丈夫这么早死。
为了治病,他们砸锅卖铁,终于使得家里一贫如洗。
可是最让人糟心的是,尽管砸锅卖铁,却也不能挽回杨父的命,最终杨父放弃治疗,在家等死,死前告诉杨母:“好好照顾儿子,让他尽早传宗接代,你也要保重身体,不要太操劳了。”
杨锁竟然浑然不知道杨父的病重,依然天真地在那玩耍。
杨父死的那天,杨锁终于知道了,他的眼睛湿润了。杨母泪如雨下,杨锁也在一旁小声哭泣。
可是没想到,杨锁因为有母亲照顾,在父亲死了以后,他也不懂得成熟,仍然像一个小孩子那样贪玩。
杨母一直劝杨锁收收心,可是杨锁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依然不知所谓地在那看电视搞玩具。
杨母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是真的错了,错的很离谱,自己不该溺爱儿子,不该从小让儿子疏于管教,应该听从老师的话,现在似乎已经无法挽回了。
杨锁在学校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在家中又被当成祖宗一样供奉,什么能力也没学到。
杨母开始紧张了,自从丈夫死了以后,她日夜以泪洗面,担忧自己的身体也出问题,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唯一的儿子该怎么办呢?
杨锁平时只知道自己享福,只知道自己的痛苦与快乐,从来不顾虑别人的感受,父亲死了,他也没改过性子来。
杨母看着儿子,他还没成年,已经有1.72米的身高,以后还会再长。
她每次看着丈夫的遗像,都会说上很长一段话,天天眼角带着泪痕。
一次,她在床头,怜惜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泪流满面地对杨锁说道:“锁儿啊,你爸已经走了,你能不能别只记挂着玩了,妈也会老的,你能不能为妈做顿饭呢?”
杨锁幼稚地说道:“妈不会老的,妈会一直给我做饭吃,锁儿学不会。”
杨母说道:“那为什么你学别的东西就很容易学得会呢?叫你记忆饭菜的步骤你就不会了,煮青菜你总会吧?”
“我不会,妈妈你会给我煮菜的。”杨锁仍然不知所以地说。
杨母哀痛地说:“早知如此,我何必当初啊,以后妈要是也走了,你怎么办呢?”
杨锁木然地看了母亲一眼,然后跑出去玩了,母亲看着儿子比别的孩子幼稚的思想,终于是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内心便开始出现不安的感觉,平时会对儿子说上几句指责他,但是没想到,儿子竟然顶嘴。
杨母没了杨父本身就心情抑郁沉重,再加上她太过辛苦操劳,每天去工地打工,给别人挑水泥石灰,下了班还要去耕田种地除草,回来还要给儿子洗衣服打理家务做好饭菜,儿子竟然玩到收衣服都不会收的地步。
日夜操劳,没有丈夫的帮助,她的白头发越来越多,精神越来越差,身体摧残严重,全身上下都痛。
就这样,慢慢的,杨母患上了疾病。
一天,是正午时分,太阳毒辣,杨母忽然摔倒在地上,邻居以为她是中暑,就把她送回家中,让杨锁照顾。
可是杨锁只知道着急地掉眼泪,却不知道如何想办法照顾,他只是听邻居的话拿了一杯水给杨母喝,然后杨母醒了,他又开心地笑了起来,叫母亲赶紧起床去做饭菜,自己想吃鸡腿,肚子饿了。
母亲看见儿子这样表现,内心失望到欲哭无泪,她满脸绝望地只喃喃说了一句:“儿啊,你可以给母亲做一顿吗?一顿就好了。”
杨锁天真地摇头晃脑,埋怨道:“妈你根本没事,别偷懒了,你给我做,我做的不好吃,不是一直是你做的吗?”
杨母心酸地对儿子咆哮几句:“快给我去做饭!”
吼完之后,杨母心酸地流眼泪,她心疼了,打是亲骂是爱,可是杨锁理解不了。
这个白眼狼却没想到反过来虐待他母亲,他也对他母亲大吼大叫大骂,杨母把头掩埋在被子下面,痛哭流涕。
谁知道不懂事的杨锁竟然不顾杨母的痛哭流涕,竟然对着被子拳打脚踢,杨母哭着喊叫丈夫的名字。
杨母终于伤心欲绝,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养育方法和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然后杨锁的舅妈来了,看到这一幕,阻止了杨锁,安慰了一顿杨母。
杨母将事情和盘托出,然后杨锁的舅妈就去厨房帮他们母子俩做了一顿饭菜。
杨锁是吃得很苦涩,还责怪舅妈做的不对味。
可是杨母已经如同吃泥沙一样痛苦了,不是舅妈做的菜不好吃,而是杨锁伤透了她的心。
杨锁终于成为了一个失败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好吃懒做的败家子,而且是一个缺德的不懂孝顺不懂礼义廉耻不顾是非不懂情理的流氓。
杨母在床上度过了仅仅一天,就拖着病重的身体给杨锁做饭菜吃,她硬着头皮继续去做工去耕田种地,然后回家服务那个祖宗。
她的身体有问题,但是没有去医院,终于使得疾病得不到治疗,越积越重。
长期的劳累和心累,终于使得杨母的身体产生大病,她已经身心俱碎,不久后,留着遗憾去世了。
据说去世前一个星期,她还叫来堂哥的母亲和自己的姐姐,叫他们有时间就来看看这个失败儿子,是她不懂得教育,她悔断肝肠了。
那个时候她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去见丈夫了。
那天,杨母正坐在河边洗衣服,突然感到胸口剧痛,然后眼前一黑,竟然没站稳,掉落河中,她精疲力竭挣扎了一番,最终死于非命了。
即使不落入河中,她也是不久于人世的,唯一的牵挂就是儿子,可是儿子太让她失望,即使在死前也没有让她吃上一顿饭,她留着绝望的遗憾去世了。
杨母的尸体被一位村民发现了,这个时候杨母已经死去好几个小时了。
邻居和亲戚都觉得杨母的一生太凄凉了,太痛苦了,太惨了,太不幸了。他们给杨母草草地举行了葬礼,与其夫葬于一处。
杨母去世的那天,杨锁看着杨母的尸体,终于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可是,让人失望的是,他是一种失去依靠的伤心泪,因为杨父杨母一死,就意味着他从此要独立生活了。可是他无法独立,怎么办呢?
杨锁在父母死了以后,一直感到很无助,他无法独立生活,学着母亲做饭菜,却做不好吃,后面干脆不做饭菜。
看见杨母的房间,平时杨母藏钱在枕头的位置,他偷偷拿过许多次,看见枕头里面还有剩余的钱,他于是拿去买肉吃,买鸡腿吃,可是吃了没多久,就没钱了。
杨锁其实是一个还算英俊的男孩,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男孩,是成年人了,但是依然不懂事。堂兄弟七个都说杨锁的智力并不是弱如儿童,跟他们差不多。
可是没想到,这个懒人懒死了。
杨父杨母去世后,堂哥的母亲因为杨母的嘱咐对杨锁照顾过一段时间,可是杨锁身上缺点太多,而且不爱干净,十分的惹人讨厌。
杨锁的堂兄叫杨德玉,是一个在工地干活的男人,家里并不穷,正是他的母亲将杨锁接过来的,虽然堂兄讨厌他,但是至少有亲戚关系,所以不得不照顾。
可是,让堂哥不能理解的是,这个男人只知道等吃等喝,洗衣服干活这些,他没一样会的,即使会,也干不久就没耐心了。
最绝的是,他还要堂哥的妹妹和舅妈给他喂饭,就像杨锁的母亲喂他一样吃。
堂哥听到这个荒唐的要求,真是大开眼界,不敢接受,他终于知道堂弟杨锁的母亲是怎样死的了,原来是被他气死的。
杨德玉为了让杨锁学会自力更生。于是带他去工地干活,让他做最简单的搬砖的活,拿最少的钱,但是能够生存就行了。
当时正是六月天空,杨锁向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怎么可能干得了这种活呢?
他表示自己很累,想要休息,不愿干活,他干了没多久表示自己不想干活了,想要找个阴凉的地方躺下睡觉。他跟堂哥说在工地干活很热很苦很累。
工友们一个个取笑他嘲笑他,让他很自卑很尴尬。大家都鄙视他,看他做事出丑如同看好戏。
就连杨德玉也非常鄙视他,他觉得只要堂弟愿意干活,一定干得了,至少能干别人三分之一的活,拿三分之一的钱。
可是杨锁不愿做,坚持说太阳毒辣,他觉得又苦又累。
杨德玉拖他去干活,谁知道他挣脱堂哥的手掌,然后跑回家了。
堂哥于是去街上的餐厅给他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这种工作工资低,还很凉爽,忙的时候很忙,闲的时候很闲。
这个似乎让杨锁满意,可是杨锁太丢人了,竟然端菜的时候经常偷偷用手抓起菜来吃,又在客人走了以后,直接吃客人吃剩下的饭菜。
除此之外,他还打烂了老板的许多菜碟,要不是每天给的工钱太少,老板都不愿雇佣杨锁。
但是杨锁偷吃老板的鸡腿就让老板受不了了,客户点了鸡腿饭,结果鸡腿不见了,杨锁被老板骂得狗血喷头。
除此之外,他还调戏餐厅女服务员,结果被骂的半死,最绝的是,老板跟杨德玉说:“你这个堂弟是不怕丢脸的,竟然让女服务员给他喂饭吃,被骂被笑也毫不在意,跟一个无耻的傻子差不多。”
堂弟的表现让杨德玉也挨了一顿骂,使他丢了脸,于是他训斥了杨锁一顿,从此不想管这个弟弟了。他还跟他母亲讲了,他母亲也支持他这样做。
餐厅让杨德玉把杨锁带回去。杨德玉从此不再管理他了,让他回老家去。
从此,杨锁成了一名懒汉,整天在家中睡觉,不愿干活。
杨锁的事情逐渐传开了,因为他经常偷别人家的东西吃,有人家举报,村主任找上了他,于是村主任给杨锁安排了一个活。
就是去看大门做保安,这是不用做事的,只需要站岗就行了。
杨锁并不是一点都不会做事,只要他用心,是可以做好的,然而他到了保安亭以后,竟然在值班室睡觉。
他依旧是好吃懒做,不愿干活,在保安亭也不得安生,抱怨太无聊,站岗太累。
杨锁的行为不够专业,被开除了,从此,村主任也不管不顾了。
杨锁整天呆在家,没人管他,他整天吊儿郎当的,偶尔趁别人家的狗不在,去和狗抢饭吃。有可怜他的好心人,会给他一些饭菜。
村里有人给他一口饭,他便天天待在人家家门口,一天三餐肚子饿了就去那户人家门口,累了困了就回老家睡觉。
刚开始是有好心人,但是后面赶都赶不走,也就不可怜他了,让他饿死算了。
杨锁换了下一家,结果依然如此。
村民们各个看见他就厌烦,杨锁知道有人收废铜烂铁的,于是将家里所有能卖的都卖了,比如单车,电视,包括炒菜的锅和吃饭的盘子。卖了的钱换鸡腿和面饼吃。
最后,连家里那个好看的铁门都叫别人帮他拆了卖了,他从此门户大开。还有那个床也是如此卖了。
他席地而睡,然后睡醒去拿着盘子去化斋,如果去化斋化不到他就回家睡觉。
他一开始是经常不洗澡,后来干脆一直不洗澡,全身散发出酸臭味,他也不管,身上的肌肤很痒,他整天用手去抓,被抓烂了,他感到疼痛难忍,但是竟然还能够睡得下去。
他身上虱子很多,臭虫,跳蚤甚至苍蝇都有。
大小便偶尔在卫生间解决,后面干脆死了心了,就在房间的睡地上解决,厕所都没去。
所以,后面发现尸体的时候,杨德玉说:“太丑了,不止尸臭,也有屎臭味。”
村中有人是有手机的,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机,有人拍照上网,他的生活作风真是让人不忍目睹。
于是“河南第一懒人”称号由此诞生,后面他一死,变成“全国第一懒人”
2009年的12月份,河南的温度比广东低多了,天气落霜严重,杨锁干脆整天待在家里,也不去化斋了,他裹着厚厚的棉衣,但是肚子饿得咕咕叫,已经饿醒了好几回了,但是又睡下去。
他可能知道会死,但是已经不在乎了。
这个时候的他仰望苍天,也许想到了以前幸福的日子,有父母在身边,衣食无忧的日子,也许想到了杨母流着眼泪苦口婆心地叫他做一顿饭的情景,可能他会不知不觉地流眼泪。
他已经很多天没有进食了。
他没有办法取暖,一边用棉被包裹自己,一边烧柴取暖,整个屋子,该烧的都烧了,他不管不顾,已经倾家荡产了,他不怕再把家毁掉。
但是烧到最后,他已经一无所有,没有可以燃烧的东西了,眼看着火堆就要熄灭,而自己又快饿死了,他也是欲哭无泪了。
杨德玉的家里在美味地吃饭,忽然想到了堂弟,快过年了,不知道堂弟有没有自力更生了,他可怜堂弟。
家里的亲戚大家都在走访,于是他也顺道过来杨锁这边寻找他。
结果到了杨锁家,发现他家里已经什么东西都没了,一片肮脏,臭味浓重。
这种臭味不止是一般的臭味,还有种很特别的味道,杨德玉有些担心,走进里面一看,杨锁已经在房间里饿死了。
杨德玉看见后非常心惊,顿时大谎惊叫,所有人一起过来查看。
看见尸体的时候,所有人一片骇然。
有人议论也许是冻死了,有人议论是饿死了,而杨德玉说:“我堂弟是懒死的。”
法医最终鉴定,杨锁是活活饿死在寒冷的冬天的,死因主要是饿死。
他不死还没几个人关注他,因为一个乞丐不如的人,没什么好关注的,原先拍照的人也是一时兴趣,但是他一死,名气顿时变得非常大,记者都来了。
大家都是一片好奇、惊讶和哀叹,但是估计没有一个为他悲伤的。
2010年,演员陈姗姗特地将杨锁的故事拍成纪录片,这是联合信阳影视协会一起拍摄的,名字叫《罪爱》
这部纪录片通过各位亲戚朋友邻居的讲述,无限逼真地重现了杨锁悲哀的一生。
杨锁,最初是被溺爱,是杨父杨母宠坏了他,让他十指不沾阳春水脚不沾地,然而溺爱并非真正的爱。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好心办坏事,我们要善于反思,善于学习,不能捆绑子女,不能牢牢锁住子女,只有让儿女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是为子女好,溺爱往往会取得相反的结果。
杨锁的父母酿成的苦酒,终于让自己喝下,毁了杨锁的一生。
杨锁的父母教育的方式严重不对,从小不让他干活,造成了他不会干活,从小不让他干活,让他觉得自己获得食物是轻而易举理所当然的。
杨锁的悲剧会带给很多家庭以启发,虽然大部分家庭比杨锁的情况好,但是有的家庭往往五十步笑百步,甚至有的家庭跟杨锁一样。这些家庭暂时还没出事,但是杨锁就是前车之鉴的警醒作用。
要想让参天大树茁壮成长,没有暴风雨是不可能的,父母真的不能陪伴子女走一生,应当从小的时候就训练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要等,否则万一自己出了事,子女也就没有着落了。
希望杨锁的故事能够带给所有家长以启示,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的家长,溺爱是牢笼,溺爱是囚禁,溺爱是陷害。
最柔情的爱也是最残忍的伤害,孩子的一生应当是属于他自己的,要让他耐得住生活的考验,非赶到社会上去历练不可。只有独立生活,才能幸福生活。